◇| 首 页
当前位置:希望之光 > 精华文库 > 专栏 > 信天谨游专栏
是否我真的拒人于千里之外
2017-03-29 17:27:25

“信天,你好象在拒人于千里之外呢”,这是一个想去山区义务支教的mm说的一句话,准确地说是和我在MSN上交流半个小时后说的一句话。
    事情是这样的,云南义教聂絮(已回城)短消息我,说有个苏州女孩云裳想去山区做义务教师,希望去我们在云南修建的学校教书,让我晚上一起在网上交谈此事。
    始,云裳满腔热情,表达了强烈帮助山区的愿望,希望到那里后能使当地孩子生活更好一些,还说要用镜头去改变那里的状况。
    听到这里,我和聂絮几乎同时说,请不要试图改变那里的状况,你若是教书就专一教书,若是打算改变那里的状况的话,最好不要去。
    接着,云裳说要给当地小孩找到资助,联系城市的朋友送衣服书包文具等,使他们安心地读书,快乐生活,并能持续做下去。我和聂絮犹豫着说,还是不需要了吧。(聂絮刚义教回来,在送衣服书包文具中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仅凭热情很难操作。送东西那里的孩子们不一定就会快乐,送不好也会痛苦,产生矛盾,关键在于如何操作,太偏远不通路的学校实难送达,助学不能单方面自己心里感觉着好而去做。)
    云裳说,那我能做什么呢?我真的想帮助那些穷孩子,看到媒体有关的报道,我很感动,我想去山区支教也不是一天的想法了,几年来一直就有这个愿望,去山区教一年书。
    我回答,如果你真想去支教,那就去那里踏踏实实地教书,把自己当成当地的一个普通老师就可以了,不要有过高的期望,千万不要有改变那里现状的试图,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因为你根本就改变不了那里的状况,那不是个人所能改变的,如果你非要改变的话,你会感到很痛苦。
    听到这里,云裳幽幽地说,信天,你好象在拒人于千里之外呢。
    聂絮插话,我当初也有你现在的想法,可是去了之后发现很不现实,信天回答你的是我们实际经验的总结,看似拒绝,其实是对你负责。要不你跑去一趟,发现和你的想法差距太大,无法面对和接受,再跑回来,不是浪费吗?
    我告诉云裳一件事,前几天,也有个女孩打算去支教,还发了一个联接,是她的简历和文章,文章中说,非常想帮助大山里的孩子,和他们一起唱歌,一起上课。最好找个景色秀美的地方,村民们善良友爱,没有矛盾,和睦相处……。看到这里,我真想再加两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我心里明白她要去的那地方是世外桃源啊,我哪儿找去?后来就给那个女孩说,非常谢谢您的爱心,我们那里不缺少义教了。
    云裳又问我,如果要去那里教书,需要什么条件。
    我简单回答说。一,要有个平和的心态,这很重要,不要把去义教当成多么美好的事情,不是去体验生活,而是去承担责任。二,自己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就是有钱,因为通过我们去那里的义教是没有工资和补助的,如果没钱去那里是不现实的,濮存忻说过‘大胆施爱,无讳言钱’。三,要得到家人支持,父母好不容易把儿女养大了,而儿女却要去山里帮素不相识的人,他们是否能理解,是否同意儿女去那些地方。
    最后我和聂絮劝云裳,回去先和家人商量一下,看家人意见如何,是否支持,这很重要,并把简历先发过来,再谈。
    之后经过沟通交流,一个月后,云裳放弃了去山区支教的想法,父母对她的安全不放心,而她也觉得理智地想想,还是觉得把工作后挣的工资先孝敬父母最好。一个月内先后另有两个女孩联系要去做义教,非常热烈的想法,恨不得立刻就飞去,经过我“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交流后两周内,冷静下来后先后都放弃了。
    有很多朋友看了媒体宣传,对助学发生浓厚兴趣,也的就想也去山区支教。这些朋友的心情我是能够理解的,但支教并不是只有热情和爱心就能够完成的事情,真正的山区支教是一种苦役,枯燥,寂寞难耐,在那些偏远的山沟里,像农夫一样进行着助学的艰苦劳作。而外界的热心朋友们对待支教,好象是带着望远镜,他们只看到了支教工作的表面,真正的支教生活和当地的具体情况,他们是很难看到的,很难体会到的,毕竟这城市和山区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
    那种思想观的差异,价值观的取向,行为方式的迥异,判断是非及衡量标准的尺度,不可避免地将成为想去支教的朋友们面临的现实冷峻的问题。是否能勇敢面对,是否能沟通融合,是否能宽宥理解,是否能成熟做事,也是那些想去支教的朋友们事先要充分考虑的事情.
    很多想去支教助学的朋友都比较年轻,他们刚刚脱离了少年时代,简单地认为支教也并非难事,也许他们真正爱的不是助学本身,只是对支教生活的不确定的想望而已。可山区的现实性,又与这些年轻的朋友想象中差距太大,千百年来,山还是山,碾子是碾子缸是缸。并不因为年轻人的到来而改变。有的年轻朋友,拥有热情和爱心,但缺少真正的行动,拥有善良和决心,但缺少坚持。
    何其芳在《夜歌和白天的歌》中写到:“没有爱情的人,为没有爱情而苦恼,有了爱情的人,又为有了爱情而苦恼”。助学也是这样:想做义教的人,为没做义教而苦恼,做了义教的人,又为做了义教而苦恼。
    愿想去做义教的朋友们,冷静一下火热的心,想清楚了再下决定吧。

 

 

中文版权所有:希望之光
Copyright® 2002-2009 www.lohcn.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粤ICP备091547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