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1-18 17:01:36 文章主题: 谈希望之光之五大误区
第一大误区是从属误区:希望之光不属于任何人,这是希望之光的宗旨,我很赞同,但是如果仔细的想想,这个不属于任何人,不这是属于任何人的吗这句话,其实可以适应在很多地方,例如你和女友吵架了,你女友说,我不是属于你的,又例如某企业领导不想负责任的时候说,企业不属于任何人的,这其实是一句拒绝别人的话,与之相反的正在咱们伟大领袖说的一句话“中国是属于我们的,你们的,中国的未来是属于你们的”,被受尊重的另一伟大领袖也说“你们是祖国的主人翁”,其实,我们认真的推敲这两句话,真正的意思也是一样的,谁也没有话是权,但是两句话的字面意义却完全不一样了,后一句,可以激起数亿青年上山下乡,也激起年轻一代热情澎湃,而希望之光的这句话,却刚好相反,熄灭了无数希望投入感情的人的热情,而最为可恶的是,竟然有人在想逃避的时候引用这句话,那么希望之光到底是属于谁的呢首先我们要了解希望之光建立的目的,它是希望让更多的失学儿童回到学校,让困境中的儿童重新燃起希望之光,那么目的就很明确了,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以这个为目的,是不是也可以理解,所有有志于从事这一事业的人都是希望之光的主人呢那么我们再来分析这个从事这个词,从事并不一定非要是义工,所有为事出钱出力的人都可以看做是从事,一个巴掌不响,光有义工提供资料,没有人去应接,这个事也做得不完整,偏偏在关键时候,这个从属的问题就让义工一边占了去,这是义工在理解从属问题上的一个主观误区
第二大误区是干活者比说话者重要:这是古往今来就已经受到批评的一种错误想法,古代有军师一职,做的就是动动脑筋磨磨嘴皮的事情,还有御史一职,做的也是光说话不耕田的事,真正上战场的是将军和士兵,如果说干活比说话的强,那么中国5000年的文化恐怕早就湮灭了,有人说你站着说话不腰疼啊,这其实在我的《举重若轻与举轻若重》的帖子里已经说明过了,义工老是以为自己是干活者,网友没有实际接触到工作,没有动手,就是一个说话者,这其实是一个角色担当的误区
第三大误区古人诚不我欺之误区:很多时候,一说到改变,就有人说,希望之光的宗旨是什么什么,大有维护祖习之风,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改革开放并不等于是改变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制度,在不同的外界环境下,在不同的内部因素下,有些东西是必须要改变的,很多宗旨在开建之初是合适的,也促进了发展,稳定了内部,但是当发展到一定的时候,这些宗旨严重的束缚了发展,就应该摈弃了,这不是什么欺宗灭祖的行为,该保留的就保留下来,该改进的就不应该犹豫,将前人的事业保持和发展下去,才是真正尊重前人的做法,默守成规,这是对前人创业的一个理解误区
第四大误区道德高地的误区:曾有人说过希望之光不是道德高地,这其实是一个误导,这个是不是高地是存在于自己的心中的,有人认为这是个高地,他需要攀越它,那么他会为了这个选择加入义工,有人认为它不是高地,还有更高的,那么他会选择在这里为起点,这与其说是一种指导思想,不如说是一种心灵慰籍,道德不能当饭吃,没有会因为你选择这个为高地就会去批评你,也没有人会因为你选择它为起点就吹捧你,所批评的只是你所做的事情和你的态度,以道德做为行为的判断是一个选择的误区
第五大误区争论会导致分裂的误区:有很多义工不喜欢争论了,看见有人批评就装鸵鸟,以为把头埋在沙子下,争论就会平息,确实一个巴掌永远也打不响,但是打不响就不代表是统一了,你只不过是在无声的抗议,但是这种无声的抗议应该是在面队阶级敌人的时候才做的反应吧争论其实也是一种交流,可以让相互之间更了解的手段,我们很多时候不懂得怎样去争论一个问题,因为缺乏一种诚意,这就是为什么经常争论会引申到争吵的地步,一种互相尊重的争论是绝对不会伤害感情的,但是有一方在很认真的提出自己的观点,而另一方懒得提出反驳的理由,这样就是是争吵的导线了,而恰恰是这种懒得反驳,又不希望对方看出自己没有耐性,很多人喜欢避开主要的问题而去挑一些次要的毛病,这就好比是火把,一下自然也就点爆了起来,真正学会去争论一个问题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关键的是要用心和用你的真诚,当你付出了这样的真诚,即使在争论的时候拍桌子踢凳也丝毫不会影响私下的感情,以为争论会导致分裂是一个诚意付出上的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