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03年2月20日
【编者按:本文作者为希望之光论坛组、人力组义工在笑,加入义工时已经在希望论坛潜伏多日而无人知晓,让同事们一时背脊发凉。在笑工作期间目光敏锐,观点鲜明,文笔较快,偶有惊人之语,然忧心努力之下,是掩不住的一份热情,对生活、对同事、对工作都如蔚蓝的大海,包容、磅礴而剧烈。】
作为一个痴迷的武侠爱好者,在没有认识“希望之光”以前,我曾经常年留连于各大武侠原创论坛,在天鹰、六艺、卧虎、鲜网、龙空、幻剑、说频等武侠频道,一直充当一名资深的“老潜水员”,即便是不再悠闲的现在,这些论坛我也还常去逛逛。初次听说希望之光,大约是在去年“五一”前夕,有热心网友在“天鹰文学”转贴了几篇关于希望之光的帖子,其中就有镜与灯的“在一首诗面前羞愧难当”,诗早就看过,文章是第一次见,欣赏之余,就过来看看,没想到这一看就走不了了,直到现在。
由于喜欢武侠,所以在思想上曾经过于缥缈从而较难面对现实,有一段时间甚至极端“愤青”, 这可能与“剑侠”潜移默化的感染力有关。但幸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岁月的磨砺已经有所觉悟,观念趋向于务实,毕竟,只凭一腔冲动的热血甚至靠说大话喊口号唬人往往会让这个社会变得更糟,也对个人发展不利,所以当看到一个务实、理智、谦逊、低调、一丝不苟、坚持原则、规章完善、爱意融融的网站的时候,那种亲切的感觉很让人开心。于是就常常来。而之所以常来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时候我和周围的一帮朋友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一个义工网站的论坛,自然也就对公益性的网站“过敏”。刚开始也确实是抱着一种友情互访、交流取经的心态来的。
刚来“希望之光”的时候,正值中期大发展的伊始,论坛上活跃着的是一帮老义工和网友,其中镜与灯、有不为、小陆和老糊涂,几乎每次上来都能看见(但他们当然看不见我了,偶是“潜水员”嘛);而新朋友则像雨后春笋般地不断冒出。记忆有点模糊了,那时候似乎是希望之光的基本原则和理念已经确立,网站论坛以及各小组的建设则有待进一步完善,所以几个核心的义工号召网友们出计献策,很有点效仿古人“礼贤下士”的味道。而像我一样新来的网友也先是好奇地问这问那,然后就开始对当时的各项体制各抒己见,一些性格坦率的甚至已经开始严肃“批判”了,大家的发言似乎都毫不顾忌,而义工们也基本能对各种批评和建议“笑脸相迎”。整个论坛的格调民主而集中、开放而高效、理智而不失活泼,那真是一段可爱的日子!其中有几个网友尤其让人记忆犹新:“静思”以渊博的知识和深刻的思考而归纳出的一系列可行性建议,赢得了几乎所有人的赞扬和崇敬;“叮当”则是另一种风格:进来不久竟然就对希望之光的理念、原则和运作等等展开了无孔不入的“攻击”,t2000等人也趁机“发难”,一时论坛上“风声鹤唳”,而就如同黑客攻击是检验网站安全系数最有效的方法一样,这种善意的批评让“希望之光”迅速地成熟起来。无论是理念还是运作方式,从那以后几乎都可以不用再浪费时间讨论。。“叮当”功不可没啊,呵呵~~~
以上纯粹是个人站在网友的角度来看希望之光去年中期的发展,由于当时还不是义工,好多事情不甚了了所以难免有失于偏颇。还有两件关于“网名”的事情我也还记得:我在希望之光最先认识的两个义工是“镜与灯(宁姐)”和“有不为”。我是看到宁姐的文章才过来的,所以自然带了点崇拜,而同她说话也往往是我说了好多而她只是淡淡的一句:“客气。”,于是间接就产生了一种高高在上的严谨而凌然的印象,谁知后来在聊天室竟然看到她用了一个非常非常可爱极端极端旖旎的名字:“听听”,偶当时惊诧的差点没背过气去,555~~~。而“有不为”的故事就更有趣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常常把“君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这句话挂在嘴边,但至少我对这个名字还是很欣赏的(在网上取一个好听的网名绝对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谁知后来不知道是哪位网友的解释让偶笑翻了天:“有而不为?欠揍!”嘿嘿,破坏了宁姐和不为的光辉形象,得罪之处,小弟这厢赔礼了………,哈~~~
我相信希望之光的朋友们能够聚在一起决不是偶然的,所谓物以类聚,我们身上有太多相同的东西。套用黄易的一句话:“这样的朋友,平时找一个都难,而希望之光竟然聚集了一堆,实在让人诧异!”也实在让人兴奋不已!
一个和睦的团体,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最能使人进步,而且这种进步是在不知不觉中的。希望之光的朋友们从来没有以“卫道士”自居,也从来不以高尚自诩,只有默默的行动,而这种无声的力量最能感染人,“行胜于言”正是我们这个浮躁的社会最缺乏的!
其实在今年元月以前,我并没有想到过要申请做义工,相信和我持有同样立场的网友也不在少数。别人的原因我不知道,但自己这边一直非常清晰:“尽管我不是义工,但从来都没有把希望之光当作别人的家,那就是我的房子!义工们要是处事不当,偶照样可以训他们!”而后来之所以干了这受累不讨好的差事,可能也是想过一下被人训的干瘾吧,:),^_^,^_^,^_^。上面有开玩笑的成分,不过说到这里,不妨说的更轻松一点,希望之光网友们训人的“热情”,想来诸位资深义工们早就已经领教领教了,呵呵~~~,我看这种精神值得发扬光大啊,犀利的眼光、利索的耳光、毫不留情的痛扁就是老网友们传下来的“三大绝招”。。老网友们也一定要注意及时把这些绝招传给新来者,言传身教是你们神圣的义务,记住:听话的“孩子”永远出自于“棍棒”之下而非过度的赞扬之中,嘿嘿嘿~~~~~
在“希望之光”做宣传义工或许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吧,在宣扬希望之光的同时,也就不可避免地标榜了自己。几乎每张宣传帖子,都能收到若干陌生网友们的赞叹和敬意。每当这时,我竟有一种心虚的感觉,就好像自己窃取了原本属于别人的果实一样。真正的奉献者是大家,而我还没有做什么。而做宣传最大的欣慰莫过于:随时随地都能碰到善良而有爱心的同志!在我去做“第九批认捐宣传”的几个新论坛,很多版主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有的主动帮我把帖子置顶,有的公开号召全体斑竹给予支持,更有的甚至在语音聊天室里帮我们做广播……, 于是便有一种领悟:“在援助失学这件事上,我们……决不孤单!许多的人正和我们同行!”
从内心来讲,我很希望“希望之光”能成为互联网上凝聚爱心的家园,但却决不希望她以此自居,因为那会重新落入流俗,从而失去她原有的气质。我希望这这个家园是朋友们用行动建设出来的,而不是用嘴说出来的。当然直到现在,她还没有让我失望。。
以前接受公司职业安全培训的时候,经常接触这样一句话:“show me your care, make me aware. 您善意的提醒,就是对我最好的关怀。”初做义工,也曾经弄出一些差错,当老义工们委婉提醒时,我总要谢谢他们。或许,他们以为我是在说场面话,怕我想不开,甚至还向我道歉,但在我,那是真的感谢!!还记得小时候,每当我做错了事,就必然要面对父母严厉的责备,甚至是耳光,那时候似乎总觉得很委屈。等渐渐长大了,父母头上的白发也日渐多了,责备却慢慢少了,而我却开始怀念那略带高亢的声音了。我知道,那是他们关心我,所以才说我的。。但过去的永远不会再回来,一如父母渐渐衰老的面容………
在希望之光,无论是义工之间,或者是义工和网友之间,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和氛围,因为他们都有大度包容的爱心。而在我心中,相互间最理想的关系莫过于:“委婉指出失误,坦白接受批评”。或者说,那本就不是批评,更不是指责,那是对朋友的关怀,那完全是出于对山区失学儿童的拳拳爱心,是出于对朋友的信任 ??信任你能做得更好!“show me your care, make me aware, please!”
感谢希望之光最初的建设者们,他们所倡导的理念和体制,使得希望之光决不是仅仅依托于几个核心id而存在,而是依托于理念、原则和运作方式而生存,只要这些颇具现代特色的体制仍在,希望之光也必将生机盎然。不断有义工进来或是离开,但这都没有影响网站良好的运作。。 或许,当以后我也不得不忙于个人事物的时候,也会选择暂时退出义工的行列。但即使退出,也不应说再见!因为心之所寄,如江之永矣!
记得不久前和“虫虫”聊天的时候,在生老病死这个话题上她曾经说:“谁不爱年轻啊,不过老了也不要怕啊,老有所乐嘛,要等我们这些人都老了,还能在这里相聚,多好啊,还能做些有意义的事,多好!!” “可是……,或许那个时候……“老糊涂”他们,有的已经不在了……”,我突然心里一凉(老糊涂别骂我,我当时真的很悲伤)。“5555555~~~~~~~~,那我们会怀念他们的”,小姑娘也戚戚了。。有时候我曾经天真地想过:“我之今生,只要做好希望之光这一件事,也足以含笑而去了。”或许我是太过于理想化了,但既然个人奋斗的最终结果必然是身体的幻灭,又何不努力寻求心灵上的皈依呢?而心灵皈依的最高境界永远是:爱!!爱是慈悲,爱是无私的关怀!
几十年以后重回希望之光看看或许是一件让人激动不已的事,但如果有选择,我宁愿这个救助农村失学儿童的网站早点自然结束。当中国大地上再找不到孩子因为贫困而失学的时候,“希望之光”也该悄悄地退出历史舞台了。她悄悄地走,正如她轻轻地来,像一个不染人间烟火的仙子,在微笑中“涅盘”,不留下半点痕迹。这才是她的风格~~~,至少这是我对她的理解。。期待这一天早点到来!
我不知道该如何结束这篇文字,似乎还有好多话语无法用合适的词语表达,我只能对所有的朋友说:“希望之光”曾经有过迅猛发展的辉煌,也曾经历过波折,但无论是冬去春来创业的艰辛,拟或是秋天突来的暴雨,我们都已经安然度过。而我们之所以能风雨走过,是因为希望之光的全体义工和网友们,有着共同的精神砥柱:“一切为了失学的孩子!”;是因为我们思想上的志同道合,见和同解、道和同乐;是因为我们都热爱这个国家,还有她的人民;是因为我们在最艰难的时候也能彼此扶持、并肩行走,从不曾疏远……
现在,希望之光已经迎来了第二个“春天”。只要“希望”还在,我们的心之所依,永不会从这里离开,我们关爱的脚步,也将永不停息 ……
|